這樣的紅木 你一定沒有見過!

說起明清古典家具紅木家具,總給人一種輕靈勁秀、意蘊無窮的含蓄古樸之美。杌凳、鼓凳、條凳……哪怕是一只簡單的小凳子,其形制審美,也足以令人玩味推敲。


一對紅木鼓凳

小小凳子講究多

在古典家具中,坐具類家具主要供人坐、靠,以便于人們休息、起居、學習和工作。坐具類家具又可細分為凳、墩、
椅、寶座四類。凳類是有腿、座面而無扶手、靠背的坐具,分為小凳、杌凳、條凳等;墩類也是沒有靠背的坐具,其特征是整體為鼓形,腹部大,上下小,座面多為圓形,今天人們常用的鼓凳就屬于墩類。
杌凳是傳世實物較多的一種明式家具,杌凳座面多方形或長方形。明式杌凳大略可歸為有束腰和無束腰結構兩種,有束腰結構最顯著特征是在座面與腳部之間有向內收縮部分,腳多用方材,腿端都不是直端落地,而是向外或向內兜轉,這部分兜轉專用術語稱“外翻馬蹄”,向內稱“內翻馬蹄”。明式家具的“馬蹄”一般都設計和制作的涵蓄有力,舒展美觀。無束腰結構最主要特征也有三個:無束腰;腿多用圓材或外圓內方;腿端不作任何兜轉,直端落地。而今天,通過現(xiàn)代人的改良,凳子的造型也更加千變萬化。


鼓凳靈秀且富麗

繡墩,又稱坐墩,因常有鋪錦披繡的,故亦稱“繡墩”。它是中國古董家具凳
具家族中最富有個性的坐具,圓形,腹部大,上下小,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,故又叫“鼓凳”。繡墩的歷史非常悠久,據沈從文先生在《中國古代服飾研究》中介紹:“腰鼓形坐墩,是戰(zhàn)國以來婦女為熏香取暖專用的坐具。”唐代以前人們一般席地而坐,家具多為低型,唐以后起居方式改為垂足而坐,家具也隨之變?yōu)楦咝?,繡墩作為垂足而坐的一種家具形式也由此而產生了。到了唐代,受佛教蓮臺影響,唐代婦女坐具多作腰鼓式,稱為“基臺”或“荃蹄”。這些坐具在宮廷中使用,上覆蓋繡帕一塊,故又稱“繡墩”。經宋代的沿襲,至明清,繡墩已成為一種坐具,為凳子中的佼佼者緬甸花梨木生產廠家,不僅靈秀,而且富麗。
明清兩代的繡墩,不僅在室內使用,也常在庭園、室外陳設。在制作材質上有木、竹、藤、雕漆、瓷等。